你的心里还有春梦吗?
Sir 知道这样问一定让人很尴尬。
而对于某些人来说。
更难以启齿。
一件小事。
但越小,才越难——
《37 秒》

片名不明所以。
海报冷冷清清。
故事也让人一时接受不了。
但视而不见,真是我们的遗憾。
01
看故事梗概,三个词马上会抓住你的眼球:
少女,H 漫,买春。
???

比如,偷偷一个人关在房间网上冲浪。
(像极了差点被抓包的你)


到情趣用品店挑选款式,挑到大小、形状、颜色满意为止。


先是约。


" 服务员 " 阿幸摆上定时器,打开小彩灯,计时 1 小时。



Sir 不深入展开。
总之,这一切性好奇被发现后,女主角梦马,和母亲发生了剧烈争执。
在妈妈眼里。
自己的乖乖女变了," 脏 "。
活像一个荡妇。


看到这里你会以为——哦,又是个叛逆少女的那点动荡青春。
这是对《37 秒》最大的误解。
02
梦马,23 岁,家住东京,从小和母亲相依为命。
你没看错。
她每天出门,坐的是轮椅。

我们的日常行为,比如吃饭、穿衣、洗澡,对梦马来说都不轻松。


事无巨细地照料她。
留什么发型,读什么书,都是妈妈说了算。
就连出门穿什么衣服,都不能自己做主。
- 我今天可以穿裙子吗?
- 不行 外面太多变态了
- 我陪你去 就让你穿裙子

23 岁了。
她不想只做妈妈的小孩,梦马也打算要开启自己的人生。
她能独自出门,独自乘地铁,还有自己的一技之长。
对画漫画很有天赋,随意观察周围的人,就能画得惟妙惟肖。

确切说,是彩香有十万粉丝。
梦马的梦想寄生在她身上。

在人前装作不认识她,对杂志编辑说梦马是她的助理。


而谁能想到,改变这一切的,是一通 " 色情电话 "。
接听彩铃就透出不正经:
我湿得一塌糊涂 ……
我们能让您硬起来 ……

梦马拨通的,是一家 H 漫杂志的电话。
这会是一家什么公司呢?
里面的人应该都是猥琐痴汉吧。
她惊讶,但不恐慌,冥冥中意识到,有点意思。
走进这家杂志社,梦马就此打开新世界的大门——
墙上大大方方挂着裸体漫画;
整间办公室充斥着急促的喘息声 ……

你做过吗?

为了让她画出更好的作品,藤本诚恳建议:
你破了处
再多带些作品来给我吧

没经验怎么办,创造经验也要画!
这才有了前面的一系列尝试。
看弹窗很多的网站,逛情趣用品店,约,买春 ……
想要捕捉到创作里的每个细节。



那么你又错了。
就像廖一梅在《柔软》中写过这么一句话:
每个人都很孤独。在我们的一生中,遇到爱,遇到性,都不稀罕。
稀罕的是遇到了解。
梦马突然间闯入一个眼花缭乱的世界。
但她还没有了解到自己。
03
少女对性欲的探索,只是浅显的第一步。
一旦被满足而无进一步的探索和反思,剧情拍到这儿。
在 Sir 看来,可能比小 H 片更糟糕。
梦马这个角色被恶趣味和励志套路给消费了,人物的弧光变成死光。
还好还好,没有发生。
导演宫崎光代谈到过她拍本片的起因是,她发现,少有人关注到残障人士群体的性生活问题,并且大家对于性这个话题,还是趋于保守。
即使是在现代社会,一个人如果超过 20 岁但还没有恋爱或者性的经验,依旧会受到来自各方面无形的压力。我们可能会对这个问题避而不谈,但是这个问题它就在那里。
关注特殊群体,首先要做到尊重。
尊重他们作为一个人的正常欲望,性是必要的,但不是全部。
性,是一个生理的起点。
导演镜头下的少女情欲,真实鲜活,毫不掩饰,却绝无猎奇之感。

人们真的能与一个残疾人毫无芥蒂地相处吗?
当然了,有抗拒的。
新宿酒店里,忐忑的梦马问男公关,能不能吻她,被对方婉拒。
抱歉 这有违公司政策
对不起!

Sir 更倾向于认为,他虽体贴地没明说,但难掩抗拒。
最终,性退出聚焦,让位给更本质的人际关系。
更多人,对梦马报以善意和尊重。
热心帮助她的阿舞姐、无偿陪护她的小俊,就连新宿街头随便一个变装陌生人,都称得上十分友好。

她自然地问起,梦马为什么坐轮椅。
在得知对方是残疾人后,设身处地想,许多人第一反应可能是道歉,或表示遗憾,觉得问得唐突了。
藤本的反应,是没有任何异常反应。
就像对方说的,是再正常不过,自然不过的事。
正是这些人物连带着向我们展现出,一个尽量摒除了刻板印象的社会。

就像电影海报上写的——
" 残疾,是一种心境。"
对残疾人作出定义的,并不是身体,而是我们社会的规训。
我们人人都知道,歧视不对。
但我们却很少丈量," 爱 " 对于特殊群体的伤害。
《37 秒》细腻而尖锐地深入到了这一话题。
还记得我们的开局吗?
一对母女,控制与寄生的东方式命题。
妈妈对女儿极尽照料,却忽略了她作为成年人,也会有自己的意识。
梦马感谢妈妈的付出,却也在不知不觉中被她的付出所累。
Sir 隐去了一个细节,留在最后说。
想证明的是,影像里多公式,生活里多褶皱。
褶皱就是不断重复又产生变化的生活痕迹。
梦马虽行动不便,但能独立完成简单的日常动作,比如吃饭。
可妈妈却下意识地,帮她切盘子里的食物。

梦马吃惯了妈妈做的饭菜,直到走出这个家,和外面的人一起吃饭,她才知道,拉面里也可以加柠檬汁。
发现食物里可以加自己喜欢的调味,即便它们看上去并不搭配。
这才是梦马成长的第一步。

别再把我当小孩一样对待!
你表现得好像是为了我而牺牲你自己
可你只是害怕独处!


却也揭开了一个被掩藏已久的伤害。
妈妈用爱束缚住女儿的同时,也束缚住了自己的人生:
因为我是单亲妈妈,因为我的女儿有残疾,所以我必须全身心奉献给她,不能再去追求我自己的事业、兴趣、爱情了。
身体的障碍,或许能将人束缚在轮椅上。
但内心的设防,才阻止了更多的脚步。
好在电影最终给了我们一个既残酷,又温暖的结局。
梦马来到泰国,她去见未曾谋面的爸爸和姐姐,实则也是更多地去了解自己。
原来,自己和姐姐出生仅相隔 37 秒。
也是这 37 秒的缺氧,让她成为两姐妹中患病的那个。
遗憾吗?
痛恨吗?
在得知自己的命运起源后。
梦马悄悄地说:
见到了姐姐,我很高兴。
高兴我是承受苦难的那个人。
梦马终于走出轮椅,走出房间,走到了更宽广自由的,于自我的和解中。



那所有人的呢?
越是当下被压抑、焦灼的时期。
每一个生命个体都在发出自己的声音:
我要活,我要爱,我要工作,我要远行……
等待时机,等待回应。
本文图片来自网络
编辑助理:布拉德特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