她的「脏」,还要被骂多少次

你的心里还有春梦吗?

Sir 知道这样问一定让人很尴尬。

而对于某些人来说。

更难以启齿。

一件小事。

但越小,才越难——

《37 秒》

Sir 以为,这是近期最容易被人忽略的电影。

片名不明所以。

海报冷冷清清。

故事也让人一时接受不了。

但视而不见,真是我们的遗憾。

01

看故事梗概,三个词马上会抓住你的眼球:

少女,H 漫,买春。

???

电影前半部分,开车场面确实不少。

比如,偷偷一个人关在房间网上冲浪。

(像极了差点被抓包的你)

视频教学不够,还要用模型深入学习。

到情趣用品店挑选款式,挑到大小、形状、颜色满意为止。

不满足于一个人自习,就一对一帮扶学习。

先是约。

约不到,干脆买 ……

" 服务员 " 阿幸摆上定时器,打开小彩灯,计时 1 小时。

在经历懵懂、紧张、兴奋、羞涩后,发生了什么?

Sir 不深入展开。

总之,这一切性好奇被发现后,女主角梦马,和母亲发生了剧烈争执。

在妈妈眼里。

自己的乖乖女变了," 脏 "。

活像一个荡妇。

接下来,梦马在妈妈的眼皮子底下逃跑,离开家,和一个异性飞到国外 ……

看到这里你会以为——哦,又是个叛逆少女的那点动荡青春。

这是对《37 秒》最大的误解。

02

梦马,23 岁,家住东京,从小和母亲相依为命。

你没看错。

她每天出门,坐的是轮椅。

因为患有先天性脑瘫,生活难以自理。

我们的日常行为,比如吃饭、穿衣、洗澡,对梦马来说都不轻松。

因此,妈妈承包了她的生活。

事无巨细地照料她。

留什么发型,读什么书,都是妈妈说了算。

就连出门穿什么衣服,都不能自己做主。

- 我今天可以穿裙子吗?

- 不行 外面太多变态了

- 我陪你去 就让你穿裙子

被母爱保护得很好的她,心里有一个不知当不当讲的想法。

23 岁了。

她不想只做妈妈的小孩,梦马也打算要开启自己的人生。

她能独自出门,独自乘地铁,还有自己的一技之长。

对画漫画很有天赋,随意观察周围的人,就能画得惟妙惟肖。

她和人气作者彩香一起绘制的作品,在网上有十万粉丝。

确切说,是彩香有十万粉丝。

梦马的梦想寄生在她身上。

彩香剥削她的才华,消费她的梦想,把梦马原创的故事,以自己的名字出版,只付给她低廉薪水。

在人前装作不认识她,对杂志编辑说梦马是她的助理。

梦马想独立发表自己的作品,却被编辑拒绝,理由是和彩香的风格太像。

她的梦想,被母亲设置了栅栏,被合作者断了去路。

而谁能想到,改变这一切的,是一通 " 色情电话 "。

接听彩铃就透出不正经:

我湿得一塌糊涂 ……

我们能让您硬起来 ……

抱着投稿的尝试。

梦马拨通的,是一家 H 漫杂志的电话。

这会是一家什么公司呢?

里面的人应该都是猥琐痴汉吧。

她惊讶,但不恐慌,冥冥中意识到,有点意思。

走进这家杂志社,梦马就此打开新世界的大门——

墙上大大方方挂着裸体漫画;

整间办公室充斥着急促的喘息声 ……

负责人藤本(板谷由夏 饰)看罢她的作品,问的第一个问题,直接让梦马大脑当机。

你做过吗?

原来,藤本很看好梦马笔下的故事和角色,但有一个瑕疵,她画的性爱场面不够逼真。

为了让她画出更好的作品,藤本诚恳建议:

你破了处

再多带些作品来给我吧

的确,艺术来源于经验,光凭想象是不行的。

没经验怎么办,创造经验也要画!

这才有了前面的一系列尝试。

看弹窗很多的网站,逛情趣用品店,约,买春 ……

想要捕捉到创作里的每个细节。

如果你以为,这是个残障人士上岗就业的励志片。

那么你又错了。

就像廖一梅在《柔软》中写过这么一句话:

每个人都很孤独。在我们的一生中,遇到爱,遇到性,都不稀罕。

稀罕的是遇到了解。

梦马突然间闯入一个眼花缭乱的世界。

但她还没有了解到自己。

03

少女对性欲的探索,只是浅显的第一步。

一旦被满足而无进一步的探索和反思,剧情拍到这儿。

在 Sir 看来,可能比小 H 片更糟糕。

梦马这个角色被恶趣味和励志套路给消费了,人物的弧光变成死光。

还好还好,没有发生。

导演宫崎光代谈到过她拍本片的起因是,她发现,少有人关注到残障人士群体的性生活问题,并且大家对于性这个话题,还是趋于保守。

即使是在现代社会,一个人如果超过 20 岁但还没有恋爱或者性的经验,依旧会受到来自各方面无形的压力。我们可能会对这个问题避而不谈,但是这个问题它就在那里。

关注特殊群体,首先要做到尊重

尊重他们作为一个人的正常欲望,性是必要的,但不是全部。

性,是一个生理的起点。

导演镜头下的少女情欲,真实鲜活,毫不掩饰,却绝无猎奇之感。

性,引发的是心理的互动过程。

人们真的能与一个残疾人毫无芥蒂地相处吗?

当然了,有抗拒的。

新宿酒店里,忐忑的梦马问男公关,能不能吻她,被对方婉拒。

抱歉 这有违公司政策

对不起!

是否有这样的行规,不得而知。

Sir 更倾向于认为,他虽体贴地没明说,但难掩抗拒。

最终,性退出聚焦,让位给更本质的人际关系。

更多人,对梦马报以善意和尊重。

热心帮助她的阿舞姐、无偿陪护她的小俊,就连新宿街头随便一个变装陌生人,都称得上十分友好。

Sir 印象最深的,就是出镜时间极短的杂志社负责人藤本。

她自然地问起,梦马为什么坐轮椅。

在得知对方是残疾人后,设身处地想,许多人第一反应可能是道歉,或表示遗憾,觉得问得唐突了。

藤本的反应,是没有任何异常反应。

就像对方说的,是再正常不过,自然不过的事。

正是这些人物连带着向我们展现出,一个尽量摒除了刻板印象的社会。

他者,对特殊群体给予平视。

就像电影海报上写的——

" 残疾,是一种心境。"

对残疾人作出定义的,并不是身体,而是我们社会的规训。

我们人人都知道,歧视不对。

但我们却很少丈量," 爱 " 对于特殊群体的伤害。

《37 秒》细腻而尖锐地深入到了这一话题。

还记得我们的开局吗?

一对母女,控制与寄生的东方式命题。

妈妈对女儿极尽照料,却忽略了她作为成年人,也会有自己的意识。

梦马感谢妈妈的付出,却也在不知不觉中被她的付出所累。

Sir 隐去了一个细节,留在最后说。

想证明的是,影像里多公式,生活里多褶皱。

褶皱就是不断重复又产生变化的生活痕迹。

梦马虽行动不便,但能独立完成简单的日常动作,比如吃饭。

可妈妈却下意识地,帮她切盘子里的食物。

爱与控制的叠影,一个普通母亲很难厘清。

梦马吃惯了妈妈做的饭菜,直到走出这个家,和外面的人一起吃饭,她才知道,拉面里也可以加柠檬汁。

发现食物里可以加自己喜欢的调味,即便它们看上去并不搭配。

这才是梦马成长的第一步。

就像在母女二人积累的冲突爆发,梦马对妈妈喊出的话——

别再把我当小孩一样对待!

你表现得好像是为了我而牺牲你自己

可你只是害怕独处!

虽然伤人。

却也揭开了一个被掩藏已久的伤害。

妈妈用爱束缚住女儿的同时,也束缚住了自己的人生:

因为我是单亲妈妈,因为我的女儿有残疾,所以我必须全身心奉献给她,不能再去追求我自己的事业、兴趣、爱情了。

身体的障碍,或许能将人束缚在轮椅上。

但内心的设防,才阻止了更多的脚步。

好在电影最终给了我们一个既残酷,又温暖的结局。

梦马来到泰国,她去见未曾谋面的爸爸和姐姐,实则也是更多地去了解自己。

原来,自己和姐姐出生仅相隔 37 秒。

也是这 37 秒的缺氧,让她成为两姐妹中患病的那个。

遗憾吗?

痛恨吗?

在得知自己的命运起源后。

梦马悄悄地说:

见到了姐姐,我很高兴。

高兴我是承受苦难的那个人。

梦马终于走出轮椅,走出房间,走到了更宽广自由的,于自我的和解中。

残障少女的欲念,本质是渴望融入主流、获得独立、对等关系的 " 不服 "。

那所有人的呢?

越是当下被压抑、焦灼的时期。

每一个生命个体都在发出自己的声音:

我要活,我要爱,我要工作,我要远行……

等待时机,等待回应。

本文图片来自网络

编辑助理:布拉德特皮